-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 Fork 4
经验教训贴by菜菜子
某985数学专业。保研边缘,大三仍不思悔改,终日放浪,最终保研无望。痛定思痛,遂下定决心考研。初试410,政治70,英语82,数学128,专业课130。复试51+106.5,总成绩第八。初试还行,大家看个乐呵;复试垫底,大家也看个乐呵。
前期主要是学校专业的选择,还有背背单词。正式复习是七月中旬开始,中间回了趟家结果疫情回不了学校,一个月的半荒废状态。后面基本每天混图书馆,早九晚十,除去中间吃饭休息一天大概九个小时吧,偶尔出去玩玩。时间安排是早上数学,下午英语+专业课,晚上政治(9月中开始)。以下从个人认为重要的顺序讲吧。
之所以把专业课放在数学前面,仅仅是因为觉得大家肯定更关注专业课相关的。
先贴一个自己的学习笔记,12月花了一周整理的,可以看作我对AIMA的一点学习总结吧: http://t.csdn.cn/rHQcN
主要是搜索(3-6章)、逻辑(7-9章)、概率(13-14章)、学习(18章)。其中学习那一块没整理完,看的话可以结合西瓜书一起看。(声明:写出来的不代表一定是重点,没写出来的也不代表一定不考,仅代表个人理解。)
相信855里最关注的肯定是AIMA,个人认为今年专业课普遍分不高主要也是难在AIMA。看往年的经验贴,考试的重点集中在搜索,但是今年考了两道大题,一道是逻辑,一道是概率,如果没看过或者浅尝辄止就很吃亏。所以我觉得还是要尽可能全面的多过几遍吧,不要抱着赌他考或者赌他不考的心态,毕竟这种博弈如果输了代价太大了。我的建议是:还是多看课本,我每翻一遍都会有收获,而且也没有什么题目可以给你写。当然AIMA那么厚,要认认真真过几遍确实不容易。实在啃不动的地方可以看看mooc等的视频课,群里有南大的ppt,大家可以结合着看。还有,考试真的会考那种“常识”题,这种题个人感觉该给就给吧,随缘拼人品(人工智能之父是麦卡锡可以记一记)。
这两个可以合在一起学。算法的话我看完了黄宇老师的视频课(b站:算法主义),花了很多时间。看完整体的感觉是,黄宇老师讲得非常好,会让你对许多问题和知识点有不一样的理解,但是别抱着太功利的心态去看,如果是单纯为了分数或者时间不允许,不如多刷点题。重点可以看看动态规划,一定一定要会。数据结构我是用的王道,能把王道学通基本够用了。其他资料看自己需要吧,数据结构的练习题还是比较多的,多刷点题总不是坏事。
我基本没花时间在这上面,纯靠数一和本科吃老本,所以不太好讲什么。印象中今年考的都是概率论比较基础的内容,数一的知识就够用了。数理统计可以看看假设检验,至于其它就看自己取舍吧,毕竟往年确实没怎么考过。今年还新增了概率计算,大纲是第四章的切尔诺夫不等式和霍夫丁不等式,果然考了一道大题。这个既然考了那还是要看的,只有一章也不多,群里有佬传了文件,可以看看。
没想到是数学拉跨了,自以为学得还行,结果狠狠打脸了。说点教训吧。
首先就是细心细心再细心,平时做题习惯真的非常重要。一道小题5分真的错不起,一道大题更错不起,如果因为看错题目或者计算错误就太亏了。我很容易在这方面犯错误,这次直接最后一道大题看错条件白给了,就很离谱,反面教材供大家参考。
前期(7.10-9.10)
这个阶段我主要看的视频课,高数张宇,线代李永乐,概率王式安,三位老师讲得都很好。个人认为看视频课一定不能只看,跟着视频每道题写一写很重要,最好还能做一做笔记,自己记过后期翻起来也很容易。这段时间只写了660,因为在家是真的太摸鱼了,所以效率还是挺重要的。
中期(9.10-10.20)
前期基本知识点都认真过了一遍,这个阶段开始研究题目会怎么考。主要在做880,然后跟着880自己整理题型和知识点。880真的挺不错,一开始写适应不了它的难度,写得非常慢,而且一边写一边整理真的痛苦,但是熬过去了感觉还挺好。
后期(10.20-初试)
我这个阶段开始写试卷,一天一套。真题写了近十年的,模拟题写了张宇8+4(过关+高分),李林6+4,李艳芳3套卷。这个阶段感觉还是挺重要的,可以让自己一直保持做题的感觉,然后查漏补缺。至于模拟的分数还是不要太看重,大概参考即可(点名李艳芳,我均分估计就110)。
小结:
相比于佬们而言,我用过的资料,写过的题不算多,所以不太好推荐什么,大家可以自行移步肖佬的经验贴。
英语这个成绩还是挺意外的,毕竟我英语基础并不好(六级3次都是400+),所以努力还是有用的吧。
我是四月开始背单词,一直坚持到考试前。墨墨用过的懂得都懂,几天不背估计就几百加了,所以每天吃完饭散散步背背单词当个习惯挺好。英语我跟的有道,阅读唐迟,翻译写作陈曲,对我帮助挺大的。英语也要多练,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报。比如写作,一篇一篇练过了,写了几篇后就会发现写起来游刃有余。模板很有用,但一定不是万能的,它只能给个大致的框架。所以如果目标是突破高分,脚踏实地最重要,认真学过了怎么都是不虚的。英语的学习确实很难一蹴而就,积累很重要。题目的话个人感觉真题就足够了,我是近二十年的真题阅读写了两遍,第二遍写起来确实感觉会不一样(不是记住了答案的那种感觉)。还有就是不要太过在意正确率,心态很重要,我11月还出现过一篇阅读错四个。所以一定要稳住,不能想着放弃。
政治没考好,仅供参考。
没考好原因主要是选择题崩了,错了15分左右。政治选择题很重要,大题很难拉开差距。我政治没有找到很好的学习方法,基本上就是随大流,徐涛视频+肖秀荣1000+肖四肖八。九月中开始,视频看得挺快乐的,后面做题背书就很难熬。1000题过了两遍,肖四出了后就狂背。整体下来,平均一天大概就一个多小时吧,所以这个成绩也还可以接受。
个人原因,复试前一个月心态崩了。果然复试成绩倒数,自己对这个结果还是心里有数的吧。不谈感受,只说过程,大家就当看个笑话。
笔试:离散+西瓜书+c++
题量很大,我没有做完,也有很多不会。
离散我完全没学懂,考试的难度很大,我只会一道。
西瓜书基本上是1-10章,有些知识点考得比较细。
C++会考原理题,我之前完全没复习这块,给大家避避雷。
准备了很多英语问题都没用上,回答得结结巴巴,有一个问题还没听懂,直接印象分全无。专业问题还是比较基础的,没有什么太难的,但是我没答好。平时理解和当场会说完全是两回事,我在这方面做得很差,准备得很不充分,所以结果自然也就意料之中了。
一路备考下来,感觉最重要的东西应该就是心态吧。初试和复试也算是让我切实体会到了好坏心态带来的影响是多大了,这里也想说说自己的感受吧。
关于我,初试前激情满满,断了所有念想,从没想过没考上会有什么后果,退路是什么,只知道头铁无脑学就完事了。所以游戏也不玩了,剧也不追了,真的有种学习令我快乐的感觉,能感觉到每天学习效率很高,也很少有累的感觉。最后初始结果出来,倒也自觉满意。而出了结果后,本该专心准备复试,但却因各方面的事情严重影响了心态。比如生活琐事,比如某某初试高分被刷等等,也导致了平均每天认真学习的时间不超过三个小时。就像过于执念一种东西,似乎已经近在眼前了,这时候失去的代价似乎就变得不可接受了。因此,这种压力最终也会反噬,让自己喘不过气,每天很难再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好坏两种心态给我带来的感觉过于鲜明,也最终体现在了结果上,所以想讲一讲自己的经历,希望大家都可以拥有良好的心态面对考研,面对一切。结果很重要,但不能过于执着,不然很容易适得其反。
然后就是很感谢855这么开源的学习资料和各位佬们的经验总结了,真的没有任何地方的资料比群里的更全了!这在我备考的过程中帮助非常大,而且时不时翻一翻经验贴总是收获甚多,这也是我写这一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吧。群里的佬们都很热心,在群里就算不说话也能学到很多东西(我不太会水群,但是欢迎各位随时来鞭策拷打我,你能来找我那就是看得起我,我能帮尽帮)。
唠唠叨叨写了很多,能有耐心看到这里就是对我的一种肯定了;如果我写的东西能对你有一丢丢的帮助,那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了。
追求结果,享受过程。祝愿各位的努力都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