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 date | tags |
---|---|---|
“人工智能是共产主义的希望吗?”——技术决定论者的妄想 |
2016-09-12 12:34:13 -0700 |
因此,在人工智能的威胁面前,脑力无产者很可能更加脆弱。这一点恰恰是许多鼓噪普通工人要被机器人代替时,没能够清醒认识到的。小说的作者似乎也认为,第二空间里里的白领比第三空间里的垃圾工更难被取代。但如果实际生产都主要是由机器完成,第一世界的资本家及其管家下达生产目标,工厂的管理系统自行计算制定生产计划,机器和机器之间直接通信完成任务,遇到问题自动上报故障,似乎没有什么活还需要白领来干,如果真需要人也是需要从事维护工作的蓝领工人。现在白领里面最多的就是管理者、文员和推销员,如果既不需要推销,又不需要管人,还能剩下多少白领?小说没有描绘第二空间的这些白领们对未来的担忧,恰恰是没有道理的。
如果资本主义企业真的开发出了能够替代普通工人的通用机器人,如果这些通用机器人能够具有一般人类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不需要具有自我意识和复杂的情感和欲望等),那么,工人阶级就不仅永远失去争取自己解放的历史权力,而且连自身的存在都依赖于资产者的良心了。
五十年或者一两百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都只是短短的一瞬。无产阶级如果不能抓住这几十一百年之中所出现的革命形势,消灭资本主义制度,那么,等待我们的,将是比折叠北京更加残酷的前景。折叠北京里的管理者还会为了减少失业而放弃使用先进技术,这是多么仁慈的特权者呵。一群对生产毫无价值的人,连被剥削的资格都没有的人,还能期待更好的待遇吗?
摘自 YCA :《〈北京折叠〉:既是现实的隐喻,又是资本主义的真实前景》
- 机器人和雇佣劳动哪个“成本更低”?机器人的“劳动”毫无价值,只不过是工人死劳动的输出;只有人类的劳动才有价值可言。
- 见物不见人。生产力首先是劳动者,起决定作用的始终是人而不是物。
- 就算机器人能够接管人工操作,这也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崩溃。只意味着那些设计研发机器人的科学家、技术人员降为体力劳动者而已。
-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不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吗?就如同寄主和寄生虫:寄主完蛋了,寄生虫会活得下去?
- 在资产阶级专政被推翻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不会自动消亡的。不会有什么能够威胁资本主义的新技术被研发出来。
人工智能首先是个哲学和政治经济学问题,而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把它当技术问题来看,出发点就错了。
假设人工智能能够接管工厂,那么只会出现以下的情况:
- 大量产业工人失业;
- 原本的脑力工作者——程序员、研究人员沦为产业工人。
机器人不会消费,那么资本主义无节制生产出的货物谁来消费呢?庞大的产业后备军的消费能力大大挫伤,商品又卖不出去。这时候只会出现一种情况:
- 劳动力价格大降。
这个时候,资本家出于生存的需要,不得不雇佣工人。
资本家追求的不是什么抽象的生产力,而是资本的自我增值。举个例子,知道为什么中国的自动化工厂数量远低于欧美日发达国家吗?不是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中国制造是很强大的,而是因为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低于欧美日发达国家,在这种情况下,雇佣工人进行半自动化生产是比自动化生产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