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lies: 4 comments 15 replies
-
抱歉,我不同意这样的做法。余弦角被你挪到强度I的计算中,就不再是学界公认的强度定义了。这样你在参考其他材料时可能会让自己更加混乱。建议还是先吃透公认的定义,争取跨过这个坎。如之前所说,这可能需要你先增强对相关数学定义的理解。 |
Beta Was this translation helpful? Give feedback.
-
这些公式最关键的一点是理解计算时该代入谁的面积、谁的角度、谁的余弦项。拿立方体的例子来说,你没有说明要计算立方体上某一点朝什么方向的亮度,而是毫无察觉地默认为取垂直于立方体表面的方向,这样余弦项刚好等于1,于是看起来像在公式中消失了。而且这个垂直于立方体表面的方向我猜在你的看法里是由立方体中心连接立方体表面得到的,这又是一个错误——你要计算表面上向外辐射的亮度,那这个方向应该是从立方体表面起始连向观察点(也即里面会有余弦项),与立方体中心没有什么关系。这还意味着,你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个立方体也许会有不一样的亮度(有余弦项的影响、还有立方体朝各个方向的辐射强度是否是均匀的影响),就看你怎么规定它的发光特性了。此外我认为我在该补充章节中对各概念的定义不够清晰,为了让读者读起来简单而尽量缩短句子,容易造成歧义,后面我会更新的。 |
Beta Was this translation helpful? Give feedback.
-
关于你的余弦角被你挪到强度I的计算,我虽然不同意,但你举出的例子也让我发现了与朗伯余弦定律确实存在矛盾的地方,这样说来我倒是怀疑我E的定义有错误,应该改为把余弦项挪到E的计算中,关于这一点我应再确认下 |
Beta Was this translation helpful? Give feedback.
-
@xwc2021 本作v0.7.2版已更新5.9.1节内容,请参考 |
Beta Was this translation helpful? Give feedback.
Uh oh!
There was an error while loading. Please reload this page.
Uh oh!
There was an error while loading. Please reload this page.
-
對L和I做了比較
發現如果做這樣調整,在幾何上似乎可以更直觀理解L
Beta Was this translation helpful? Give feedback.
All reactions